棋聞舊事

中國象棋的起源

  中國象棋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棋戲,產生的年代不詳。象棋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。在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化名著《楚辭.招魂》中就有:“蔽象棋,有六博兮。”的詞句。說明在當時已經有了“象棋”這個名詞,當然那時的象棋不是現在的象棋,王逸注《楚辭》雲“博,着也,行六棋,故曰六博。”。

  司馬遷在《史記》中也提到了六博。據《史記.第六十九卷.蘇秦列傳》中記載:當時齊地的居民安居樂業“鬥雞走狗,六博蹋鞠”。可見象棋在當時已經開始在民間廣泛流行。那時的棋,大概是一方為六子,叫“六博”。另據《說苑》記載: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,曾說“足下......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。”。可見當時,在達官權貴和士大夫中,已經很流行下棋了。

  棋盤裏的河界,又名“楚河漢界”。這個名稱,可能是受到楚漢相爭,韓信作象棋的傳說的影響。傳說無從考證,多半是後人附加的。南北朝時期,北周武帝,曾制《象經》,文學家庾信曾賦《象棋經賦》及《進象棋經賦》。說明當時象棋已經在社會各界產生了普遍的影響。遺憾的是這些作品大多失傳了。而《續藏經》記載:“劃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,唐相牛僧孺用車、馬、將、士、卒加炮,代之為棋矣。”根據這個記載,在唐朝之前的象棋沒有炮,這恰好和中國古代軍事技術的發展相吻合。加炮之後的象棋,才和現代的象棋相近,或者說初步成為現代象棋的雛形。